香书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 正文卷 第二百八十七章 陛下那里,或许不会很顺利
最新网址:www.xbiqugu.net
    “苏先生的意思是,这职业教育虽好,但实际上是难以推行的?”

    杨思义反应很迅速,立刻朝着苏璟问道。

    苏璟看着杨思义道:“事实上,任何一件颠覆过往的事情都是难以推行的,难以才是常态,顺畅反倒是不正常了,因为人总是有着舒适区的,习惯了一件事之后,再想改变就很困难。”

    杨思义仔细的听着苏璟的话,不由的点头:“苏先生之语真是相当的妙,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大道理。”

    “改变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我相信,只要是对大明有利的事情,即便是陛下,也会坚持的推行下去的。”

    即便苏璟只是简单的描述了一下职业教育的前景,但杨思义已经可以看见这职业教育对于大明的未来的改变可以有多大。

    他此刻已经在思考,该怎么和朱元璋汇报这件事了。

    而且,现在的科举,乡试就快要举行了,教育是大事,耽搁不得。

    苏璟应和道:“杨大人说的是,若是大明官员都像杨大人这般,那大明才是真的好!”

    虽然和杨思义才刚刚接触,但苏璟却能感觉到杨思义身上的赤诚。

    就在刚才,苏璟在玻璃大棚内见过杨思义之后,就简单的车朱橚了解了一下杨思义。

    大明的户部尚书,去年年底才搞出了一大批的账目,让朝堂上下文武百官相当的厌恶。

    甚至不少官员都弹劾了杨思义,但杨思义始终都没有表露出任何妥协的意思。

    这财务审查是苏璟提出来的,他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而杨思义对于这个农学院的想法,对朱橚的支持,都说明了杨思义不单纯只是为了巴结皇子或是巴结皇帝朱元璋。

    更重要的是,在老朱在位的时候当户部尚书,苏璟却没有在记忆里搜寻到任何关于他贪污的信息。

    户部尚书这种级别的官员,要是贪污被杀或者犯罪被杀,大概都是有记录的。

    两相印证之下,苏璟已经基本可以确定这个户部尚书杨思义的确是一个好官。

    至少,对大明对百姓来说,是一个好官。

    “苏先生谬赞了,我杨思义既然当了户部尚书,那就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杨思义十分谦虚的说道。

    此时的他早就没有继续称呼苏璟为仁远伯,因为在他看来这,苏璟这样的人,足以担当他的先生,大明的先生。

    苏璟笑笑道:“既然如此,那杨大人介意我多说说这职业教育具体的执行方案吗?杨大人也可以为我查漏补缺,看看有什么地方做的还不够好可以吗?”

    对于这种有想法的,苏璟完全不介意多说点。

    职业教育这件事,苏璟也相当好奇,在大明到底能擦出怎么样的火花。

    虽然不知道到底作用有多大,但至少是朝着改变科举唯一的地位在努力着。

    科举有好处,同样也有着坏处。

    “苏先生愿意的话,那我真是太高兴了,还请苏璟不吝赐教!”

    杨思义相当的兴奋,没想到苏璟还愿意再多说点。

    这让杨思义对于苏璟的看法,又改变了一些。

    先前的苏璟,在杨思义这里是无比神秘的,虽然说对大明是有着莫大的功劳,但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杨思义并不了解。

    然而,现在的杨思义感受到了苏璟身上的赤诚。

    这是两种纯粹的人的相互吸引,这样的特质让两人都感受到了彼此间的欣赏。

    苏璟点点头道:“好,杨大人,那我就畅所欲言了,首先我们还是得知道,什么叫做职业教育,得给它下一个比较精准的定义。”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综合素质而实施的教育活动。”

    “核心不仅仅是为了教授技术知识,还有必须的职业道德,当然,道德只是最低限度的约束,必要时候出台相对应的法律也是可以的。”

    职业技术,职业道德。

    听着苏璟的描述,杨思义只觉得相当的新颖,仔细思考一下,却又是非常的有道理。

    他没有打断苏璟,只是在脑海中默默的记忆着苏璟所说的内容。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更加的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

    苏璟不断的侃侃而谈,那是无比的自信和娴熟。

    这就是上辈子企业办的大的优势了,苏璟曾经就在自己的企业内部搞过职业教育学校。

    这些东西,他不仅仅有理论,还有实操的经验。

    一条条,一件件,清清楚楚的和杨思义诉说着。

    “大概就是这样了,杨大人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可以直说,我这也就是一家之言,改进的空间还很大。”

    苏璟喝了一口茶,看向一旁的杨思义。

    “嗯……啊!”

    杨思义突然回过神来,才意识到苏璟已经说完了。

    “苏先生真乃大才,我本以为苏先生只是随口一言,没想到苏先生胸中有沟壑,腹中有才气。”

    杨思义起身朝着苏璟躬身道。

    对于苏璟的才学,他已经彻底的敬佩了。

    这样的人才,也难怪朱元璋会如此的宠爱了。

    苏璟赶忙道:“杨大人说笑了,我不过就是随便说说而已,真算不了什么的。”

    因为大明和情况和前世颇有不同,所以有些东西也无法照搬,苏璟只能是捡着一些可以执行的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苏璟自我感觉说的很散。

    只是这对于杨思义而言,就不是这样了。

    职业教育这个事情,本来就是个很新颖的东西,苏璟讲的东西,在他的眼里,那是成体系有核心的一套内容。

    苏璟说是随口说说,但杨思义分明已经是看到了苏璟构建了一个非常大的框架。

    “苏先生,您真是太谦虚了,有您的这些指导,我相信职业教育必然能够在大明遍地开花,此事必能镌刻在史记之中,留待后世不断的传颂。”

    杨思义看着苏璟,眼中满是诚挚和崇敬。

    现在他对于职业教育这件事,已经充满了信心,他相信,这件事,一定会在大明普及开来。

    “那就要靠杨大人的努力了!”

    苏璟笑着说道。

    杨思义认真道:“苏先生放心,我回去之后,就会上折子,和陛下言明此事,想必很快就会有结果了。”

    听到杨思义想要立马汇报给朱元璋,苏璟提醒道:“杨大人,我给你一个建议,最好有失败的打算,陛下那里,或许不会很顺利。”

    嗯?

    杨思义一愣,不是很理解。

    这种对大明利好的事情,朱元璋又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不过他也没有反驳苏璟,只当是苏璟的一个善意提醒。

    ……

    奉先殿内。

    苏璟评价杨思义的话,也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好官!

    苏璟说的好官,此前苏璟从未见过杨思义,就这么短的时间,苏璟便已经给出了如此评价。

    朱元璋的眉头微蹙,不知道苏璟这样的评价到底什么意思。

    到底是逢场作戏还是真心觉得如此呢?

    杨思义这个户部尚书,老朱也不用怎么调查,这能当上六部尚书,哪一个都是在老朱这里挂了号的。

    可以说从上到下,任何的记录,朱元璋这里都有。

    杨思义的能力,自然是不用说,非常好,尤其是去年年底的时候,那些个财务审查,抓了不少贪官。

    这让朱元璋很是满意,这这距离朱元璋心里的好官,还是有些差距的。

    因为这些事情,以朱元璋的目光来看,那就是他们应该说的。

    将自己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完成,只能是及格。

    但,苏璟的评价,朱元璋很是重视。

    杨思义或许都没有想到,自己和苏璟的这一次见面,会让自己之后的仕途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时间流逝。

    农学院内,工部的人已经进场,苏璟作为设计师和监工,直接监督着这个改造工程。

    顺带着给一旁的朱橚讲解着一些详细的内容。

    而杨思义这边,他直接拟好了折子,递到了朱元璋的案前。

    “职业教育?”

    朱元璋看着杨思义的折子,有些诧异,但看的很认真。

    因为有了苏璟的评价,他对待杨思义格外的在意,这折子自然也看的更详细些。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这职业教育正是苏璟提出来的,杨思义也没有半点掩饰,直接在开篇就明说了这是苏璟的想法。

    之后是对于苏璟那些详细内容的一个整合和综述,这要是叫苏璟看了,肯定得大夸特夸。

    这文字浓缩的能力,真不是盖的。

    苏璟口述的大片大片的内容,杨思义直接将其变成了一篇数百字的精髓,这说明他是真的有仔细的思考理解苏璟所说的东西。

    “嗯……嗯……不错,这倒是有些想法。”

    朱元璋看着,不住的连连点头,杨思义的描述,让他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兴趣。

    “这苏璟,倒是有些意思,只不过这事推行怕是不易。”

    朱元璋也很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件事里的困难,他的心里在衡量着利弊。

    杨思义和朱元璋终究不是站在一个角度上思考问题的,杨思义只是单纯的觉得,这样的事情执行下去,于大明万世皆是有利的,小小的阻碍只不过是成功路上必经的挫折而已。

    但朱元璋得考虑一些更深的东西,比如职业教育的普及,会不会让大明变得不稳定。

    要知道,朱元璋在创立大明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大方针,那就是特殊的户籍制度,世袭的户籍。

    说的简单点,就是什么人干什么事,子孙后代也一直继续干下去。

    这时候的大明,主要有三种户籍:军籍、匠籍、民籍。

    匠人本身是一份工作,却因为这样的制度变成了一个户籍。

    这是为了避免某种匠人无人上岗,强制选定了某户人家,不过匠户作为一项职责性的职位,可以由几户人家同时承担,类似于征收徭役。

    几户人家合在一起轮流充当匠户是当时的一个常见场面,而且人员并不固定,完全由民间自发组织。

    而军籍的话更为复杂,有一个清勾制度,也就是勾军与清军。

    勾军即在役军人死后,勾取其直系或旁系亲属充军。

    这项制度产生的由来是明军卫所逃亡人数过多,所以形成了这样一个独特的军籍世袭制度,几近于种姓制度!

    勾军条例规定,在役的正军老疾或逃亡后,即到原籍勾取继丁补役,若正军一家全部亡绝,则到原籍勾取其族人顶充,以保证卫所军伍不致缺额。

    这种制度当然是皇帝为了自身权力而设立的,不合理性谁都清楚,但这样的制度却无法改变,甚至一直延续到了明朝灭亡。

    所以,如果真的出现了职业教育,那么匠籍的变化,就势在必行。

    匠籍变了,那军籍和民籍呢?

    这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朱元璋最怕的事情,就是大明有不稳定的因素。

    尽管杨思义的描述非常的美好,对于大明的好处也非常的多,但朱元璋本能的已经产生了一种抵触。

    这事,朱元璋终究是无法下定决心直接同意的。

    思考过后,朱元璋给了原路打回的批复。

    职业教育的前景和现在大明的稳定,朱元璋终究是选择了后者。

    很快。

    杨思义便收到了自己被打回的折子。

    他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折子,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多遍,确认没有问题,直接瘫坐在了椅子上。

    “不可能啊?为什么?为什么陛下会不同意这件事?”

    杨思义完全无法理解。

    在他看来,这件事有阻力那是必然的事情,但怎么也不能在朱元璋这里出现。

    理论上来说,朱元璋这个皇帝,应该是最快同意的才对。

    但是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此时,杨思义想到了苏璟的话:陛下那里,或许不会很顺利。

    (本章完)



亲,点击进去,给个好评呗,分数越高更新越快,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net,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