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 穿越小说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正文卷 第四百四十三章 幽燕路发展规划,与世家谈谈
最新网址:www.xbiqugu.net
    赵骏在石城画了一个圈,确定了大宋未来的工业基础。

    这也是沾了先知先觉的光,不然想找一个煤炭和铁矿丰富的产地,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事情。

    之后他又视察了滦州周边县城,也去了南面海边,看了未来大宋的海港。

    这里是后世唐山市曹妃甸区,与天津的宁河区很近。

    但不管是天津还是唐山,至少在古代都不是什么重要地方,海边有一些渔村,仅此而已。

    赵骏深知海洋贸易的重要性,特别是眼下正该大力发展与东北的贸易。

    如果从沈州和辽阳的货运能够通过营口与天津相连,并且将东北的矿产全部运到唐山来,那么工业打造将更加快捷。

    五月下旬,赵骏出山海关,前往沈州视察,当地官府和守军将领纷纷前来迎接。

    他了解了一下目前沈州的情况。

    同时也了解了一下现在大宋与东北女直、渤海人之间的贸易发展。

    相比于北平城,沈州城以及辽阳城可谓是非常热闹,不仅有女直、渤海人,还有高丽人也在其中。

    大宋的武器铠甲非常受这些少数民族欢迎,其中也不乏火器、火药贸易,大宗商品又以粮食、药材、木料、皮毛、牲畜为主。

    由于大宋发达的海洋贸易,往往是东北少数民族把货物运送到沈州、辽阳,再由当地商人运到营口海港出海。

    这些商品会沿着海岸线,送往大宋各地港口,比如河北的泥沽港,山东的莱州湾,最远的甚至淮南的海州,也就是连云港,最远的甚至能送到广州去。

    因为很多原材料能够在广州、泉州等地加工成工艺品或者其它商品,贩卖到中亚去,再由阿拉伯商人们转卖到欧洲,赚白人的钱。

    因此可以说现在大宋虽然还没有建立起全球贸易体系,但也已经有了初步联系,正在一步步完善经济循环。

    “这旱灾还是来了,幽燕路已经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下雨,各地百姓日益贫困。”

    六月八日,赵骏从辽阳回到了北平城,正是晌午时分,抬起头看着那火辣辣的烈阳,紫色大袍向后一甩,双手背负在身后,埋头跨入元和殿。

    除了王安石等一直跟随左右的陪同人员以外,这次幽燕路主要官员都已经到齐,杨畋、王丝、周沆、唐介、吴若鹏等主官、副官,林林总总十多个,跟着赵骏踏入屋内。

    这一次赵骏已经走完了从后世北京到唐山、秦皇岛、葫芦岛、沈阳、辽阳等大片地区,关注了幽燕路的总体民情、经济、政务、军事以及城市规划等等。

    现在也是时候开一次大会,做一個总结。

    赵骏进入殿内,坐在主位上,如今元和殿已经大变样,不再是以前宫殿模样,而是改成了办公场地,屋子里有很多桌案,上面摆满了资料。

    里面有诸多书吏在整理,大家进来的时候书吏们便起身拱拱手离开——这些资料有些是本地世家,有些是数据统计。

    看到屋子里已经统计了这么多资料,赵骏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坐到位置上,如政制院开会一样,众人按照位置坐在了赵骏的左右两边。

    他的右手边是以杨畋为首的幽燕路诸多高级官员,左手边是以杨告为首的陪同官员,虽然杨告和杨察品级一样,但杨告的资历比杨察深一些,因此坐到了第一个位置。

    “这一趟我收获很大,对幽燕路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摸底了解,这里面的水很深,也很浑。但只有亲自走进水里,在里面摸索一番,才能看看有没有鱼。”

    赵骏首先开场,然后环顾左右笑道:“很高兴的是,摸了不少鱼,而且还有大鱼。除了抓住崔峄这个大贪官以外,我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

    说着又道:“不过其它的事情待会再谈,还是先说说我关心的事吧,现在幽燕路的灾情如何了?”

    杨畋起身拱手道:“知院,已经统计出来了,受灾的地方多达十四个县,其中又以固安、永清、安次、武清、玉田、石城、广宁等地尤为严重。”

    “嗯,这些地方有些处于河流的下游,有些干脆境内没有主要河流,只有一些小溪支流,旱灾之下,各条河流的水位大幅度下降,上游的县肯定会把大部分水资源截取。”

    赵骏皱眉道:“落在下游的地方水资源就会少很多,本来五六月份就是粟麦的收割季节,现在看来能成活几亩就已经不容易。”

    “也是多亏了知院早有防备,提前做了布置,不然现在恐怕幽燕路就是流民遍地了。”

    杨畋感叹道:“之前运到涿州的粮食已经当作赈灾粮发往了各县,各家各户受灾的情况也已经在统计,往年出灾地方上饿死人的事情不少,今年怕是不会了。”

    赵骏点点头道:“嗯,有统计就行,但一定要注意,赈灾的粮食必须发到灾民手里,地方上若有克扣,重罪处置,决不可姑息。”

    “是。”

    杨畋应下,心中佩服赵骏目光远见,早在五月初发现气候不对,就怀疑幽燕路可能会发生旱灾,提前让人从永济渠运粮过来,解决燃眉之急。

    不然现在幽燕路恐怕要手忙脚乱了,即便朝廷很快得知消息,第一时间运粮,恐怕也有不少灾民会出现饿死情况。

    毕竟这个年代很多百姓家中没有什么余粮,基本上就是种多少地吃多少粮食,甚至有的时候为了等到下一季粮食成熟,必须忍饥挨饿,省着点吃,防止粮食没成熟之前食物吃完。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只有一日两餐,即上午辰时一餐,下午申时一餐,这两个时间段也被称为食时、晡时。

    “还有就是善后工作,现在朝廷也只是能管灾民们一口吃食,真正长久还是要各地官府承担起责任,能抢割多少粮食是多少,旱死的粮食就就地焚烧做肥。”

    赵骏强调道:“朝廷不可能一直管着那么多灾民,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这一点你们要督促好地方官府,要让他们尽快组织起下半年的耕作,看能不能尽快恢复灾后的生产。”

    “是。”

    杨畋与诸多官员又连连应下。

    直到确定灾情虽然持续,但还处于地方可控范围之内后,赵骏才又说道:“崔峄的事情查清楚了吗?”

    “查清楚了。”

    杨告说道:“此人勾结军中几名将领,倒卖府库的绢帛,还组建商队,在边境与辽人贸易,连火枪他们都敢卖。”

    赵骏眼眸中闪烁过一缕寒光道:“以叛国罪论处,为首那几人该杀的杀,上报大理寺和政制院吧,等政制院那边的回执发过来,我就签字执行。”

    “是。”

    杨告应下。

    虽然罪证之类都已经找齐。

    事情也都调查清楚。

    但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

    像崔峄这个级别,相当于后世高官大员。

    地方上肯定是没有权力审判他们。

    只有政制院才能够定夺。

    走大理寺也基本上就是走个流程,尽快判决就行。

    判决书下达后,要先送去政制院,几名宰相过目,都没什么反对意见,最后则是赵骏签字生效。

    杀一名封疆大吏,差不多就已经不需要赵祯出面,政制院就已经能全权处理。

    这就是政制院存在的意义。

    而赵骏作为政制院知院的权力是无限的,只不过他对勤勤恳恳的好官以及任劳任怨的百姓讲道理。

    但对那些魑魅魍魉,牛鬼蛇神,就是这世上最凶恶的存在。

    “那就再来说一说以后幽燕路的发展问题吧。”

    赵骏环顾四周说道:“我知道这个话题你们可能不太感兴趣,现在全天下官员都只在乎眼前,可能灾情的事情更让你们觉得急迫,因为几年后的事情与你们无关。”

    他继续说道:“但我要说的是,我这次下来视察地方,也确实意识到了官员的任期太短,对施政造成的影响很大,回去之后,我会对官员的任期进行调整,所以你们的目光要放长远一些。”

    “是。”

    杨畋等人心中大喜,对于赵骏透露出的这个信息非常兴奋。

    天下官员苦任期久矣。

    很多时候想干点成绩出来,没干两年,就得马上离职。

    这造成了流官体制下,地方吏员的权力依旧很大,下层的管理还是持续混乱,谈不上有多精明能干。

    如果不是监管力度前所未有的大,不说贪赃枉法,单说得过且过,没有按时完成上面派下的任务,也有可能被遭受惩罚。

    强硬的制度逼得地方官吏不得不努力干活,恐怕基层治理早就乱成一团。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虽然三年任期的流官避免了地方官府与地方势力勾结的现状,却也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缺乏对本县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改革主观能动性。

    现在把官员的任期增长,甚至也可以像政制院那样,如果有未来比较长远的规划那就多干一届。

    比如一个县令一届任期延长到五年,两届就是十年。很多二十岁中进士,做十年县令也才三十岁,积累基层经验也未尝不是坏事。

    “幽燕路的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点是工业建设,第二是商业发展。”

    赵骏指出问题关键所在道:“整个幽燕路耕地面积虽然多,除了少部分燕山山脉以外,大部分都是广袤平原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靠天吃饭。”

    “农业虽然是必须要发展的事情,可很多时候我们要因地制宜。这次旱灾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意识到农业发展的脆弱性。”

    他强调道:“所以一个地区要想长远发展,农业、商业、交通、工业、建设缺一不可,你们明白了吗?”

    “是。”

    杨畋虚心问道:“那该如何发展工业建设和商业呢?”

    说着他还向旁边的吴若鹏挥挥手。

    吴若鹏会意,连忙从旁边的桌子上拿了纸笔,开始记录。

    赵骏沉吟道:“这商业就是要结合自身的长处,大力发展手工制造业,还有纺织业。”

    “幽燕离辽国很近,他们盛产的皮毛完全可以作为原料制造成衣物。”

    “我观察了一下,现在大宋与他们的商业模式很落后。”

    “除了极少部分是从幽燕路生产的商品卖过去以外,大部分商品都被迫只能从中原腹地产出。”

    “来往商人的成本也会随着提升,这大大削弱了双方的贸易量。”

    “如果商品本来就是在幽燕路产出,运到北方的路程会少很多,成本自然也会少很多,我们就能卖出更多的商品。”

    “所以幽燕路在商业发展上,首先是营造更好的经商环境,比如把北平城重新规划修建。”

    “其次是要有更好的政策,吸引商人的往来,比如降低一定赋税。”

    他侃侃而谈,很多办法都是信手捏来。

    却惊得众人一惊。

    因为税率都是固定的,地方上怎么能更改赋税呢?

    杨畋惊道:“这我们若是擅自做主,降低赋税,那朝廷.”

    “你们就不会上报吗?把情况上报到政制院,我与诸位相公又不是傻子。”

    赵骏不满地瞪了对方一眼,这些守旧的地方官吏或许循规蹈矩,但有的时候太墨守成规,也不是一件好事。

    搞发展搞改革本来就要推陈出新,不能因为很多东西都是朝廷定下的死规矩就完全不去思考。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样的官员在大宋实在是太多,多如牛毛,能够有创新的都算是极少数,像范仲淹王安石这样想改革的,几乎是凤毛麟角了。

    “是。”

    杨畋、吴若鹏等人连连点头,他们是转运司官员,负责地方政务处理,这些东西对他们非常重要。

    之后赵骏又把工业模式谈了一下。

    他认为石城、遵化附近应该有煤矿和铁矿,滦州自然资源部最近已经找到了不少矿产,正在确定矿山位置。

    一旦找到位置之后,就可以从武安钢铁厂调集人力物力,对石城、遵化、安喜、卢龙等地进行矿产采集和幽燕路国营钢铁厂建造。

    只要有了钢铁行业的发展,那么不仅能促进当地就业,同时也能大力发展本地经济。

    虽然对于杨畋、吴若鹏等人来说,什么就业、经济、支柱产业等等名词他们听得云里雾里,但关键词却是听懂了,能大力发展本地经济。

    所以一个个也是认真听讲,认真记录。

    赵骏一口气把现在整个幽燕路的未来规划清晰地呈现给大家之后,这才开始最后一项议题,他问道:“世家的问题,你们做得怎么样?”

    “额”

    众人互相对视,杨畋小心翼翼地道:“还是有些不顺利。”

    “怎么个不顺利法?”

    “我等也不乏与诸多世家接触,但大多数世家却是颇为抵触。”

    “唔”

    赵骏眯起眼睛道:“没事,这样,伱把名单给我,我亲自与他们好好谈谈。”

    若是谈得拢就皆大欢喜,若是谈不拢,那就别怪他动刀了。

    (本章完)



亲,点击进去,给个好评呗,分数越高更新越快,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net,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