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唐天劫 > 第9章、泰山封禅
最新网址:www.xbiqugu.net
    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

    李隆基骑白骡登泰山,来到南天门时,只见山上云缭弥漫,缥缥缈缈,远处尚有金石丝竹之声传来,犹如天府仙音一般。

    右丞相张说连忙恭维道:“陛下,你听,山神已经奏起了迎宾的乐章。”

    李隆基喜笑颜开,经历了三次凶象之后,终于迎来了一次祥瑞之兆,总算是安心了。

    一路向上砥砺奋进,经过三个时辰辛苦登山,终于到达了泰山巅峰,仿佛站在云端之上,手可摘星揽月。

    李隆基举目远眺,壮丽江山尽收眼底,一时豪情万丈。

    众人休息了一会儿,整理衣冠服饰,准备礼乐祭品。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正式开启封禅大典。

    祭祀昊天上帝于山上封台之前坛,高祖神尧皇帝配享焉。

    李隆基在主祭坛上,向昊天上帝述职,为天下苍生祈福。

    玉牒词曰:“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於昊天上帝。天启李氏,运兴土德。高祖、太宗、受命立极。高宗升中,六合殷盛。中宗绍复,继体不定。上帝眷祐,锡臣忠武。底绥内难,推戴圣父。恭承大宝,十有三年。敬若天意,四海晏然。封祀岱岳,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

    自古有传,玉是通灵之物,能沟通天地人三界,因此在封禅大典中,帝王向天地呈报的文书都是镌刻在玉片之上,其中镌刻在大片玉版之上的称作‘玉牒’。

    封禅玉牒文,是皇帝与神明沟通之物,帝王‘或祷年算,或求神仙’,自然十分隐密,因此要埋于坛下,外人难以窥知。

    当下,祭天仪式完成,祠官按礼埋下玉牒。

    李隆基皱眉不解道:“历代玉牒之文,何故秘而不宣?”

    礼部侍郎贺知章回道:“或密求神仙,故不欲人见。”

    李隆基道:“朕此番封禅,惟愿为天下苍生祈福耳,绝无个人欲求,赤诚之心,天地可鉴,将玉牒文公诸于天下,铭刻石峰,以证吾心。”

    于是,李隆基当晚沐浴斋戒,亲自撰写一份玉蝶文,让人刻在岱顶大观峰石壁上,名为《纪泰山铭》,历时一年多才完成刻录。

    先将玉蝶文公布出来,昭示群臣,公告天下。

    “朕宅帝位,十有四载,顾惟不德,懵于至道,任夫难任,安夫难安,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心之浩荡,若涉于大川。赖上帝垂休,先后储庆,宰衡蔗尹,交修皇极,四海会同,五典敷畅,岁云嘉熟,人用大和。百辟佥谋,唱余封禅。谓孝莫大于严父,谓礼莫尊于告天,天符既至,人望既积,固请不已,固辞不获。肆余与夫二三臣,稽虞典,绎汉制,张皇六师,震叠九宇,旌旗有列,士马无哗,肃肃邕邕,翼翼溶溶,以至于岱宗,顺也。

    《尔雅》曰:“泰山为东岳。”《周官》曰:“兖州之镇山。实惟天帝之孙,群灵之府。”其方处万物之始,故称岱焉;其位居五岳之伯,故称宗焉。自昔王者受命易姓,于是乎启天地,荐成功,序图录,纪氏号。朕统承先王,兹率厥典,实欲报玄天之眷命,为苍生之祈福,岂敢高视千古,自比九皇哉。故设坛场于山下,受群方之助祭;躬封燎于山上,冀一献之通神。斯亦因高崇天,就广增地之义也。

    乃仲冬庚寅,有事东岳,类于上帝,配我高祖,在天之神,罔不毕降。粤翌日,禅于社首。侑我圣考,祀于皇,在地之神,罔不咸举。暨壬辰,觐群后。上公进曰:“天子膺天符,纳介福。”群臣拜,稽首,千万岁,庆答欢同,陈诚以德。大浑叶度,彝伦攸叙,三事百揆,时乃之功。万物由庚,兆人允植,列牧众宰,时乃之功。一二兄弟,笃行孝友,锡类万国,时惟休哉。我儒制礼,我史作乐,天地扰顺,时惟休哉。蛮夷戎狄,重译来贡,累圣之化,朕何慕焉;五灵百宝,日来月集,会昌之运,朕何感焉。凡今而后,儆乃在位,一王度,齐象法,摧旧章,补缺政,存易简,去烦苛,思立人极,乃见天则。於戏!天生蒸人,惟后时乂,能以美利利天下,事天明矣;地德载物,惟后时相,能以厚生生万人,事地察矣。天地明察,鬼神著矣。

    惟我艺祖文考,精爽在天,其曰:“懿余幼孙,克享上帝。惟帝时若,馨香其下。”丕乃曰:“有唐氏文武之曾孙隆基,诞锡新命,缵戎旧业,永保天禄,子孙其承之。”余小子敢对扬上帝之休命,则亦与百执事尚绥兆人,将多于前功,而毖彼后患。一夫不获,万方其罪予;一心有终,上天其知我。朕维宝行三德,曰:慈、俭、谦。慈者,覆无疆之言;俭者,崇将来之训;自满者人损,自谦者天益。苟如是,则轨迹易循,基构易守。磨石壁,刻金记,后之人听词而见心,观末而知本。

    维天生人,立君以理,维君受命,奉天为子。代去不留,人来无已,德凉者灭,道高斯起。赫赫高祖,明明太宗,爰革隋政,奄有万邦。罄天张宇,尽地开封,武称有截,文表时雍。高宗稽古,德施周溥,茫茫九夷,削平一鼓。礼备封禅,功齐舜禹,岩岩岱宗,衎我神主。中宗绍运,旧邦维新,睿宗继明,天下归仁。恭己南面,氤氲化淳,告成之礼,留诸后人。缅余小子,重基五圣,匪功伐高,匪德矜盛。钦若祀典,丕承永命,至诚动天,福我万姓。古封泰山,七十二君,或禅亭亭,或禅云云。其迹不见,其名可闻,祗遹文祖,光昭旧勋。方士虚诞,儒书龌蹉,佚后求仙,诬神检玉。秦灾风雨,汉污编录,德未合天,或承之辱。道在观政,名非从欲,铭心绝岩,播告群岳。”

    这份玉蝶文思想新颖独特,意识超前,精神崇高,充分展现出天子与众不同的务实政治理念,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

    遵循天道规则,造福天下苍生。

    至诚动天,福我万姓。

    道在观政,名非从欲。

    天地明察,鬼神共鉴。

    群臣赞不绝口,佩服得五体投地,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时间,山上官兵和巡逻守卫纷纷跪拜高呼万岁,一路传染给山下文武百官、以及各国使者,纷纷跟着稽首行礼。

    万众高呼,普天同庆。

    李隆基立于泰山绝巅,抬头仰望天空,希望自己满腔热血、一片丹心,能达上听。

    忽然间,头顶上空出现一片五彩云霞,飞来一群丹顶白鹤,在彩霞中轻快地飞翔,鹤鸣祥音,余音绕梁。

    天现祥瑞之兆,群臣又惊又喜,纷纷前来向陛下道贺。

    右丞相张说高兴道:“陛下,瑞云呈祥,仙鹤道喜,定是昊天上帝收到玉牒,令天官赐福与陛下。”

    “天官赐福,朕当拜迄之。”

    李隆基分外高兴,当即跪拜谢恩。

    这一幕,让所有人兴奋无比,封禅受到天神眷顾,大唐帝国必然繁荣昌盛,只会越来越好,众人深信不疑。

    而后,天子怀着激动的心情,又往岱岳社首山祭冥皇地神,睿宗大圣真皇帝陪祀。

    泰山封禅大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结束了,众人开始下山。

    奇怪的是,皇帝下山之后,白骡无疾而终。

    或许,白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回到仙山去了吧!

    李隆基非常伤心,感念白骡背负功绩,谥号‘白骡将军’,令当地官员厚葬白骡,派人守陵三年。

    此墓,设于山下封禅北坛一里左右,当地人纷纷前来祭拜。

    天子乘六马銮驾,返回御帐行宫,朝觐百官于帐前殿,大备酒宴陈布,宴赏群臣与诸国使者。

    王公大臣、皇亲国戚、孔子后人等,与大食、天竺、波斯、吐蕃、突厥、回鹘、靺鞨、新罗、日本等国使者,以及南诏王、龟兹王、于阗王、契丹王等,纷纷恭贺陛下封禅成功,与君一起饮宴同乐。

    真龙天子龙颜大悦,不但封赏群臣,还封泰山神为‘天齐王’,下旨大赦天下。

    至此,封禅仪式彻底结束了,皇家仪仗队开始返程,途中皇上特意去孔子府宅祭祀儒圣。

    毕竟,治国之道,儒术为尊。

亲,点击进去,给个好评呗,分数越高更新越快,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net,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