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唐天劫 > 第13章、铁血帝王
最新网址:www.xbiqugu.net
    上阳宫,九州亭。

    李隆基负手而立,默默思索良久。

    究竟是谁背后捏造是非?

    只是陷害丽妃?还是有何图谋?

    难道,是他吗?

    内侍总管高力士轻轻地走了过来,小声说道:“陛下,大理寺卿李朝隐有急事上奏。”

    “传他进来。”

    “是。”

    不一会儿,大理卿李朝隐来到亭子外面,奏曰:“启奏陛下,皇太子带禁军闯入天牢,打死钦犯吴子峤。”

    “什么?这个逆子,真是无法无天,大逆不道。”李隆基勃然大怒,向高力士吩咐道:“传他来见我。”

    “是。”

    高力士领命而去。

    李隆基暗叹一声,眼眸里露出一抹失望。

    太子沉不住气,这般鲁莽冲动,如何能成大器?

    皇帝又看向大理寺卿道:“你们问出什么情况了吗?”

    大理卿李朝隐回道:“陛下,那个吴子峤本是潞州富商之子。当年看上了赵氏,便下了聘礼,想纳为妾室。后来潞州铜鞮县令张暐设宴款待陛下,以歌舞助兴。见陛下喜爱丽妃,便做主献上。因此吴子峤怀恨在心,时常胡言乱语,近期受人挑拨,更是大放厥词。”

    皇帝冷哼一声,道:“他就不怕诛连九族吗?背后是何人唆使?”

    大理卿李朝隐道:“早年吴家遭遇胡匪,家破人亡,吴子峤在太原旧宅嗜酒度日,成为一个泼皮无赖,审讯他绝口不说,臣等仔细盘查过,近期去太原的京城人士,有太原王氏的人,有岐王府的人,也有行脚商人,还有流浪僧人……”

    “太原王氏?岐王府?”

    李隆基双眸冷若寒星,一股杀气爆发开来,犹如实质。

    大理卿李朝隐感觉浑身发冷,不禁跪伏于地,身子颤抖起来。

    这一刻,帝王威压显露无疑,犹如泰山压顶,令人感到窒息,似乎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血腥味。

    大唐天子李隆基,绝对不是什么善茬,而是一代铁血霸主。

    当年,他发动唐隆政变,诛灭韦后集团,一夜血洗长安城,数万人死于乱刀之下,从此一鸣惊人。

    随后,驱逐唐殇帝,逼退唐睿宗,震慑整个李唐皇族,几个亲兄弟莫敢争锋,让他成功登上至尊宝座。

    后来,与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决裂,他再次主动出击,发动先天政变,血洗整个朝堂,一半王公大臣成为刀下亡魂,死伤无数,流血成河。

    近来数十年,大唐江山风雨飘摇,李隆基力挽狂澜,一路从尸山血海爬起来,踩着无数人的尸体登基,他绝对是一位铁血帝王。

    现如今,居然有人在暗中针对他,耍弄卑鄙手段,岂能善罢甘休?

    “父皇。”

    皇太子李瑛走了过来,主动跪在地上。

    李隆基转身盯着他,冷声问道:“逆子,你知错了吗?”

    皇太子李瑛辩解道:“那厮恶意造谣玷污母亲,抹黑父皇,羞辱儿臣,他罪该万死,我当然要杀了他。”

    皇帝怒道:“他是该千刀万剐,谁都可以杀他,唯独你不能杀他。”

    “父皇,一个卑贱刁民,竟敢污蔑父皇和母妃,儿臣要亲手处决他,方可一解心头之恨,若是有错,吾愿受罚。”

    “来人,将皇太子幽禁少阳院,面壁思过,自我反省,不许任何人探视。”

    洛阳城,岐王府。

    岐王李范形容憔悴,黯然神伤,一个人借酒消愁。

    他喝的是酒,品的是人生,心里苦不堪言。

    岐王世子李瑾过来问道:“父王,为何如此悲伤?”

    岐王李范叹道:“唉!不知何人造谣生事,污辱赵丽妃,如今累及为父,皇兄怀疑是我……”

    世子李瑾愤愤不平道:“哼!皇伯父太过分了,禁止我们出门,时时盯防,事事猜忌,真是好没道理。”

    岐王李范苦笑道:“大郎,别说了,隔墙有耳。”

    世子李瑾道:“父亲,孩儿此刻不说,恐怕以后没有机会说了,二伯一家人就是前车之鉴。”

    “唉!老二咎由自取,你皇伯父提防我们几兄弟,在情理之中,你不能怪他,要怪只怪我们不该生在帝王之家。”

    “父亲,古话说‘兄弟如手足’,众叔伯辅助他登基,他却卸磨杀驴,幽禁宗族子弟,如此无情无义,让人心寒至极。”

    “皇兄也有苦衷,我们李家政权交替频繁,兄弟相残之事多有发生,情有可原,我不怪他,若是没有他,大唐江山危如累卵。”

    “哼!我们一家人都死到临头了,父亲还要为他说话。”

    “呵呵!这种幽禁生活了无生趣,倒不如死了的好,只是父亲无能无力,害了你们兄妹也要跟着我遭殃。”

    “父亲,孩儿们不怪你,与其这样苟延残喘,不如一家人安乐解脱。”

    几年前,皇帝听信谗言,怀疑申王李捴拥兵自重,笼络太原豪门士族,暗中勾结突厥胡人,似有谋逆之心。

    遂下令召回驻守在全国各地的几位亲王,于京城集中安置,并且裁减数十万兵马,处死申王李捴一家人,下旨禁约诸王,不许干预朝政,不准结交朝臣。

    旨曰:“朕君临宇内,子育黎元。内修睦亲,以叙九族;外协庶政,以济兆人。勋戚加优厚之恩,兄弟尽友于之至。务崇敦本,克慎明德。今小人作孽,已伏宪章,恐不逞之徒,犹未能息。凡在宗属,用申惩诫:自今已后,诸王、公主、驸马、外戚家,除非至亲以外,不得出入门庭,妄说言语。所以共存至公之道,永协和平之义,克固籓翰,以保厥休。贵戚懿亲,宜书座右。”

    其实,岐王李范心知肚明,皇兄城府很深,从来没有信任过任何人。

    当初登基之前,他们几兄弟全力扶持李隆基坐上龙椅,后来又拼命帮他铲平太平公主,解决一大隐患,让他真正掌控朝廷权利。

    然而,几个兄弟都手握兵权,结交王公大臣,参与朝堂决策,始终是个很大的威胁。

    皇帝担心他们在背后捣乱,就把四位亲王下放到地方当刺史,变相剥夺了兵权,远离了政治中心,便断绝了发生政变的可能。

    几年之后,皇帝彻底坐稳了龙椅,又怕四个兄弟在外面拥兵自重,遂下旨把他们召回来,放在眼皮底下看管,像是防贼一样防着他们,不让他们与别人交往。

    老二申王李捴忿忿不平,找老三李隆基争论了好几次,道:“宗族子弟又不是仇人,为何要像笼中鸟一样关着,不让出门,不让出仕,简直连贱民都不如,这是什么道理?”

    可也没有什么改变,李隆基连自己儿子都不相信,更别说几个兄弟了,只想让他们待在家里老老实实当安乐公。

    后来,唐殇帝之子李梁山,自号‘光帝’,暗中勾结权党,突然发动叛逆,带领数千兵马,从景风门、长乐门过关斩将,迅速杀入洛阳皇宫,激战一夜,终是兵败。

    李隆基雷霆震怒,肃清朝堂许多叛党,申王李捴也受到牵连,一家人全部都被赐死,更加看紧几个亲王,不许与任何人接触。

    从那以后,另外几个亲王都怕了,宁王李宪、薛王李业、邠王李守礼等,天天关门闭户,与人断绝往来,再也不敢与朝臣接触。

    可是,岐王李范生性豁达,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此有许多同道中人喜欢与他结交,时常与文人墨客一起吟诗作对,饮酒取乐。

    曾经有几个好友找他叙旧,不料有人偷偷去告状,说他结交高官,私夹谶纬,居心不良……

    皇帝信以为真,不由怒火中烧。

    结果,岐王几个好友都受到严厉惩处,或贬离京师,或革职流放,甚至直接杖毙,就连张说也被贬过一次……

    岐王李范是文雅之士,骨子里也有一股文人的傲气,他问心无愧,不屑于卑躬屈膝向强权低头。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岐王自认为没有错,也懒得去解释,就当什么也没发生,照样聚众饮酒作乐,文人骚客,来者不拒。

    正因如此,引得皇帝颇为不满,不免怀疑他存有异心,当众却说:“兄弟情天至,于我岂有异哉!趋竞者强相附,我终不以为纤介。”

    李隆基一时兴起,还给了岐王一个太子太傅的荣誉头衔,属于太子东宫官衔最高的一个老师。

    可是,皇帝心里有了芥蒂,越发紧盯着这个博学多才的弟弟,对他是又爱又恨。

    这些年来,两兄弟在暗中较劲,心里的意见隔阂越来越深,他们都憋着一肚子火,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忽然间,一大群禁军闯进了岐王府,紧接着皇帝銮驾出现了。

    “皇兄,你来了。”

    岐王李范淡定从容,特意在花园中设了一桌酒宴,等待兄长的到来。

    李隆基坐下来,由衷说道:“四弟,你还是这么温文尔雅,让我好生佩服。”

    “三哥,请!”

    李范双手端起酒杯示意,一饮而尽。

    李隆基也一口喝干了,认真问道:“四弟,这次的事,是不是你?”

    李范冷笑道:“三哥,何必问那么多?”

    李隆基沉默良久,目光变得越来越坚定,问道:“你有什么要求?”

    李范微笑道:“呵呵!我一向喜欢热闹,请把我跟二哥葬在一起,记得每年给我们送几坛美酒啊!”

    “好!”

    开元十四年,岐王李范病逝,皇帝悲痛欲绝,册赠惠文太子。

亲,点击进去,给个好评呗,分数越高更新越快,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net,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