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1980我的导演生涯 > 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不像私生子啊
最新网址:www.xbiqugu.net
    1982年1月31日,柏林电影节的入围名单刊登在香江《明报》。

    次日,2月1号国内媒体收到消息。

    隔天,各类报纸上开始刊登韩平电影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消息。

    受此影响,国内媒体迅速躁动起来。

    他们开足马力,开始报道相关消息。

    《华语电影丰收年?柏林国际电影节入围名单公布!》

    《内地电影闪耀柏林国际电影节!》

    《山楂树之恋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韩平导演能否拿奖》

    《柏林入围电影片单权威发布,华语电影能否再创辉煌?》

    《山楂树之恋独家内幕流出,韩导说:拿奖概率很大!》

    除了赞扬韩平和《山楂树之恋》的新闻,还有为民众科普的。

    毕竟这年代资讯不发达,并不是所有电影观众知道这些个国外电影节。

    于是乎,《细说柏林国际电影节》

    《欧洲三大》

    《世界电影节辉煌史》等新闻陆陆续续和读者见面。

    这下,国内的观众和读者方才意识到,原来这个什么柏林国际电影节这么牛,韩平和他的电影能入围主竞赛单元是为国争光啊!

    要是韩导的电影能在国外获奖,说不定要举国欢庆的。

    虽然也有官媒报纸不停地在给读者科普主竞赛单元不是某部电影入围就能拿奖,每年入围的电影有二十多部,对手更是来自世界各地,全都是国际上名声斐然的大导演。

    《山楂树之恋》只是入围,能否拿奖,拿的又是什么奖都还是个未知数。

    但是普通的读者和韩平的影迷可不在乎这些。

    对他们来说,国内导演,也就是韩平的这部《山楂树之恋》入围就是胜利。

    国内多少年没有导演和电影入围欧洲三大了?

    所以韩导就是牛!

    韩导的电影就是长志气!

    也是国内被迫封闭了十几年,国内的群众迫切得到国际认可。

    所以这会儿,韩平的电影入围欧洲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真就是头等大事。

    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就这个年代来说,一点都不比后世国足首进世界杯差。

    同样是全民关注,全民讨论。

    对全国人民来说,你可以不认识别的导演和演员,可必须知道韩平和他的这部《山楂树之恋》。

    这让不少国内导演羡慕不已,他们怎么就没赶上这种好时候呢。

    相比之下,《乡情》和《三个和尚》的导演感到委屈。

    同样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为什么他们就没能得到关注呢?

    其实这也是有道理的,一来他们没有韩平有名气,韩平的名气也是通过两部电影建立起来的。二来,他们的电影一部之前是上映过的,另一部只是动画短片,观众想支持都没有渠道。

    更重要的是……国内的普通群众真的太缺乏一个宣泄的渠道了。

    他们或许不懂电影行业的弯弯绕绕,他们只知道韩平为国争了光,就这么简单。

    民众们其实是很单纯的,哪怕只是入围,他们也感觉腰杆子硬气了不少。

    至少让他们在和老外聊电影的时候,不至于感到尴尬。

    虽说不是谁都能和老外见面,但民族自信心还是需要的,是不是。

    陈恺歌和张义谋两人更是兴奋得不知所措,早在媒体曝光前,他们就知道了这个消息。韩平不只是告诉他们电影入围的消息,还告诉他们俩,可以跟着韩平一起坐飞机去柏林。

    柏林啊,作为电影人,哦,还是学习中的电影人,能去一趟柏林参加国际电影节,是多么高的荣誉啊!

    新闻曝光后,两人立刻成了学校里被众人围堵的对象,谁让他们全程参与了电影的拍摄,不问他们问谁。

    “义谋,陈恺歌,韩导他人怎么样?”

    张义谋答道:“韩导人年轻,帅气,还没有架子。最重要的是,韩导非常乐于教导我们俩。”

    说完,他又看向陈恺歌,陈凯歌附和道:“义谋说得没错,我们在拍摄中有问题都可以问韩导,韩导不仅不会感到不耐烦,还会耐心地为我们讲解,就像我们的老师一样。”

    田状状、顾常卫等人羡慕的不行,他们能进个剧组实习已经是谢天谢地。就算进入剧组,也没有人教,全凭天赋,哪里像陈恺歌和张义谋,简直就像书里的主角一样。

    都是北电的学生,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

    田状状看着陈恺歌,神情更是复杂。

    他还记得去年自己还和陈恺歌一起骂韩平呢,结果转眼间,这小子叛变了不说,还和韩平搭上了关系。

    真是不当人子啊!

    想到这里,田状状装作随口一问,“恺歌,韩导的电影既然入围了,会不会去柏林呢?”

    “当然会了,这可是和全世界电影精英交流的好机会,韩导又怎么会错过。”陈恺歌不假思索道。

    田状状又问:“韩导会带着整个剧组去柏林吗?”

    “韩导说了,厂里经费紧张,负担不起那么多人。”这回换做张义谋来回答,就比如他在燕影厂的师傅就挺想去,可惜师傅有另一部电影要拍,只能遗憾错过。

    “果然。”

    田状状都快压不住嘴角了,他说:“恺歌,义谋,你们不要灰心丧气,也不要怨恨韩导。你们还年轻,以后自己拍了电影,未尝没有去欧洲参加三大电影的机会。”

    “田哥说得对,这回去不了还有下次。”

    “最重要的是学到了知识。”

    “名利只是过眼云烟。”

    “不要灰心丧气。”

    其他人闻言,马上醒悟过来,跟着田状状一起安慰两人。

    陈恺歌哭笑不得,“你们安慰我俩干嘛。”

    “这……”

    众人面面相觑,为什么安慰你俩,心里没数吗?

    张义谋扫视一圈众人,心里已经明白过来:“其实韩导已经邀请了我俩去柏林。”

    “什么?”

    众人大惊。

    陈恺歌点点头,“没错。我们只是一直没说而已。”

    田状状等人一时之间有些茫然,电影入围柏林电影节也就罢了,结果现在这两人告诉他,韩平导演亲自邀请他们和剧组一起去柏林?

    这……这谁能接受啊!

    凭什么啊!

    韩平为什么对他们这么好,年龄差距这么大,也不可能是私生子啊!

    不少人心里都想不通,想不通啊!

    此时,韩平正在和朱霖逛友谊商店。

    他马上就要去柏林参加电影节,身上没有套说得过去的西装也不行。

    韩平本人其实不介意,奈何领导们希望他穿着正式一些。

    用领导的话来说,华夏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和过去不同了,方方面面都在同世界接轨。

    话都说到这,韩平还能说什么,只能按照上面说的来。

    于是乎,便有了他和朱霖这次友谊商店之行。

    友谊商店是物资供应短缺时代的特殊产物。

    上世纪50年代,苏联就有了专为特权阶层和外国人服务的“小白桦商店”。在一切向“苏联老大哥”看齐的年代,咱们国家也把这种“特供制度”学了回来。

    从1951年起,在国内的几个大城市中就陆续出现了一些高级国营消费品店。这些商店中的一部分,后来发展成了友谊商店,作为与外国来宾共建友谊的象征。

    1979年,为了方便物资进口、扩大经营范围,国内开始实行外汇留成制度,这让地方政府和企业也能获得一定比例的外汇。

    但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实行统一的人民币市场,外汇是禁止在国内流通的。因此,为了方便外籍人士在华消费,国内开始发行了专为外籍人士设计的“外汇券”。

    从那时起,人民币与外汇券同时在市场上流通的“双货币制度”形成了。很多外国人当时都管外汇券叫“旅游货币”。

    这种兑换券与人民币等值,共有7种面额9种版别,分别为1979年版的壹佰圆、伍拾圆、拾圆、伍圆、壹圆、伍角、壹角券。

    根据相关规定,外籍人士在入境时,需将所持外币在国内银行兑换成外汇券,并在指定范围内与人民币等值使用。

    当时,因为用外汇券可以买到用人民币无法买到的紧缺商品,所以外汇券被认为是“特权”货币。

    渐渐地,有人从海外亲友那里得到一些外汇券,或者把手头外汇卖给国家,会返还一定数额的外汇券。在这种背景下,友谊商店开始有限制地向老百姓开放,外汇券则成为人们进入“友谊”的特殊通行证。

    恰巧,韩平手里就有不少外汇。

    两人来到友谊商店后,直奔服装区。

    说起来,八十年代初期,无论城市和农村,大部分人的着装,都是自己扯点料子,拿到裁缝去做的,虽然款式不是那么新颖,但穿上还是很合体,毕竟是量体裁衣。

    最先进入我国的一种叫“的确良”的面料,做衬衫很受欢迎。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做整件衬衫比较昂贵,曾一度流行一段假领子(衬领)。说白了就是无袖短身,只是为了去突出一个衬衫的领子。能拥有一二件穿在身上,自我感觉也算有头有脸了。

    随后,又兴起一段“港衫”热。大概来自香江那边,纱质的面料,很轻快,夏天穿在身上也不粘身,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一种“T恤衫”,只不过那时还没有这个名堂。

    至于西装……其实要到八十年代末,西装热来潮。

    换一种说法,眼下友谊商店里买西装的国人并不多,买的也多是在燕京旅游和出差的华侨。

亲,点击进去,给个好评呗,分数越高更新越快,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net,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