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biqugu.net
东宫正殿。
李治的神情有些紧张,拘谨。
在东宫,好像有些害怕的情绪。
看到太子坐在四轮车上进来,李治赶忙躬身作揖行叉手礼:“拜见大兄。”
李承乾仔细的看了看李治。
卖相还是不错的。
温润如玉,有股子书卷气。
老李家的卖相都不差,毕竟祖上很多年前就开始富起来了。
哪怕祖先长相丑陋,一代代的基因改良到现在也不会差。
即便是李泰那个小胖子,也长得不错,只是胖了些。
“老九啊,你害怕个啥。”
“难道大兄还会吃了你不成。”
李承乾笑呵呵的说道。
一句老九,调侃的语气,让李治的心情也放松不少。
“多日不见,大兄越发威严了。”李治解释道。
李承乾可不觉得自己突然霸气四射,这分明是李治自己给自己的心里包袱。
“搬个椅子来给晋王坐。”
“是,殿下。”
椅子在长安,不管是皇城大内,还是勋贵大户,都已经开始流行风靡。
其影响已经以长安为中心,逐渐朝整个大唐蔓延。
“谢谢大兄,此番稚奴前来,特意为大兄准备了不少礼品。”
李治恭敬的说道。
他要撇清可能参与夺嫡的关系。
李承乾笑眯眯的说道:“看来姑奶奶是真的心疼你,不仅为你去父皇那边求情,求了个右金吾卫大将军的官职。”
“连自家的珍贵玩意都给你来送。”
“这日后,你可得对姑奶奶多多孝顺才是。”
李治听到这话,心头震颤。
他如何听不出太子的言下之意,这说明自己的一举一动,全都在大兄的监视中。
屋外风雪飘零,屋内燃起的火盆,让李治感觉到有些热。
额头上都已经有细汗了。
先前心中虽然担忧,但得了右金吾卫大将军的官职,还有姑奶奶的照顾下,李治已经是安心不少。
但是现在,太子短短的一番话,就让他意识到这太子跟魏王的争斗,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恐怖。
“稚奴,稚奴”
李治想开口解释点什么,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解释。
“好了,这般紧张作甚。”
李承乾挥挥手,说道:“我知道你留在长安,并非本意,找姑奶奶去说情,也是想要劝说父皇,放你离开长安。”
“诶,只是姑奶奶也不能说动父皇,父皇这是铁了心要你在长安待着啊。”
“你在心里也别怪父皇,他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至于你去了没见你,那也是因为他跟姑奶奶大吵了一架。”
“姑奶奶性格霸道,又是长辈,说的那些话不中听也正常,父皇听得了生气,也正常不是。”
“想来父皇也不会说一直留你在长安待着,总有要放你会封地的时候。”
“也许就明年吧,等征讨完高丽,父皇大致就会让你回晋州了。”
李承乾语气温和,在外人的角度上看,就是大兄教导弟弟的体己话。
然而李治听着,却是冷汗不断的往外冒。
整个后背都在发凉。
给李治的感觉,就好像所有发生的事情,太子都站在旁边亲眼看到了一样。
就连姑奶奶跟父皇在殿内,他没听到的谈话,都知晓得一清二楚。
“大大兄,说得是”
李治回答的时候,牙齿都忍不住在打颤。
这实在是太骇人,太惊悚了。
“怎么,冷着了?”李承乾似乎有些疑惑的问道。
“稚奴体弱,大兄见笑了。”李治深深吸了口凉气,为屋内的温度作了些许贡献回道。
“把火盆移到晋王身边一些去。”
李承乾对殿内的宦官吩咐道。
两名宦官赶忙上前移动火盆。
“谢谢大兄。”
李治赶忙道谢。
李承乾也没继续说这些话了,感觉也敲打得差不多了。
让李治能认清局面,自然也就差不多。
这家伙,城府可深着呢,历史上当了皇帝后,都小瞧了他。
不过现在还只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也不可能太夸张。
“去晋州待了两年,感觉如何。”
李承乾开始跟李治聊一些家常话。
李治也赶忙回答在晋州见到的一些风土人情,所见所闻。
不得不说李治本身确实比较仁和宽厚。
说的一些事情,基本上都是跟百姓有关。
春耕秋收这些农事,又或是晋州读书的一些教育问题。
话末还谈到对晋州百姓过冬的担忧。
李承乾听完后,略微沉吟,而后道:“稚奴从晋州回长安,可是注意到长安周边,发生了什么变化。”
李治不明白太子突然问这个话的意思,仔细思索后道:“应是比先前更加繁华了,也更加热闹了。”
李承乾叹息道:“是啊,更繁华更热闹了,长安在籍人数,就有百万之多,还有大量商贾,往来之人。”
“稚奴觉得,对于长安城来说,每日最大的消耗是什么吗。”
李治迟疑回道:“粮食?”
李承乾微微摇头:“柴米油酱醋茶,柴是排在第一位的。”
“难道稚奴回来时,就没发现越是临近长安,越是光秃秃的一片吗。”
听到太子这么说,李治就想起了两年前离开长安去晋州就封的时候,灞桥驿还是绿树成荫。
然而这次回来,那些树木都不见了,便是被砍了作柴火烧了。
再仔细一想,如今冬季,烧火做饭,沐浴,取暖,哪家不需要大量的柴火。
只是他没明白,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太子提起这话是有用意。
于是也只能点点头回道:“确实如此。”
李承乾指着火盆说道:“如今宫廷,勋贵大户所用,多为石炭,木炭,配之以竹草,作燃烧之用。”
“寻常百姓家中,自是用不起石炭,而以柴木为主。”
“长安周边的树木,已经在大片消失,如今长久以往,无木无树,水土流失,岂非要成沙漠之地。”
“稚奴没去过西域,大漠,可知这沙漠并非凭空而来,许多年前,亦是草木遍布。”
“便是毫无节制的畜牧养马,使得草木凋零,岁月年久候,不复生长,这才形成了沙漠之地。”
“当然,对于长安来说,即便有形成沙漠之地的可能,也是很久很久,乃至于数百年后的事情了。”
“或许是我有些杞人忧天吧,但这般下去,也总不是个事。”
“稚奴觉得呢。”
李治有些迷糊,他觉得太子说的很有道理,可总感觉不知道这里头的用意在哪。
总不能因为担忧长安成沙漠之地,就不让百姓们用柴火了吧。
“大兄说得对。”
想来想去,李治也只能是干巴巴的回道。
李承乾笑道:“稚奴可是觉得,我要让长安城的百姓,都不准烧柴火了。”
李治有些尴尬,他感觉自己在太子面前,就跟个透明人似的,什么心思都会被看出来。
李承乾没有追问,而是继续道:“石炭之所以民间用之太少,其主要原因在于价格过高,其根本在于开采太少。”
“晋州盛产石炭,我准备在晋州,开设一家上万人规模的大型作坊,用作于开采石炭,加工,而后对长安进行运输。”
“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能降本增效,即便不能取代柴木,也能大规模减少柴木所需。”
这个想法其实李承乾早就有了,在天气转冷,看到火盆里的石炭时,就问了关于目前大唐石炭的情况。
石炭,也就是后世的煤炭。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煤雕制品,作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陕西地区,煤炭就已经被开采利用。
魏晋时期,对于煤炭的利用则更上层楼,比如较为传奇的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就是一枚用煤精制作的印章。
隋唐时期手工业较为发达,煤炭的使用为陶瓷、冶铁等手工业提供了更充足的燃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比如在冶铁过程中,煤炭的燃烧温度较高,能够提高冶铁的效率和质量。
到了如今唐朝,铁制工具已经应用到采矿,除了挖掘工具,运输工具也有了一定的改进。
出现了一些简单的运输装置,如木质的推车、绳索等,方便将开采出来的煤炭从井下运输到地面。
如今主要采用掏槽的方法开采煤炭,先以手镐在工作面煤壁下部开一横槽,促使煤层产生裂隙,再用锤楔在上部敲凿,使煤块崩落。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有效地将煤炭从煤层中分离出来,并且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矿工们在掏槽的位置、深度、角度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得开采过程更加安全高效。
还有分层开采的尝试,木质支护防止矿井坍塌,支护结构的优化,通风通道的设置,通风设备的出现等等。
在采矿这块,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技术发展。
包括对原煤的粗加工,粉碎,筛选,制作煤饼煤球。
甚至是煤炭的洗选技术,虽然比较粗糙简单,但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
这些方面,跟后世的粗煤加工,在流程上没有太大的区别,相差的是工业化的效率,跟细致化的操作。
李治听完,试探着说道:“大兄,这..会不会有些太过于劳民伤财了。”
李承乾笑道:“你想什么呢,难道我会去征集徭役作此事吗。”
“开矿作坊,将会以商号的形式,招聘长工,结算工钱,跟我在长安的冰肆铺一样。”
“一来能促进百姓就业的发展,没有田地可种的,能多个吃饭的活计,有田地可种的,农闲之余,也能赚些钱财。”
“二来可稳定地方治安,不至于无所事事之人惹是生非。”
“采矿的矿工,运输长安的马车,起步便是数万人的规模,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将会是未来数万人,甚至十数万人凭此活命的差事。”
“这难道不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好事吗,稚奴觉得如何。”
李承乾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凭借开采煤矿,他这个太子,将会成为大唐第一位,也是最大的一位煤老板。
晋州,便是山西。
后世山西的煤老板多么有钱,李承乾还要多清楚。
作为太子,他进入到煤矿行业中,根本不存在会有任何竞争对手。
敢跟太子抢煤矿的买卖,太子就能要你的命。
当煤矿行业发展起来,太子就是新生代的煤矿大王。
不至于垄断,吃肉也可以分点汤。
比起冰肆铺这样的小生意,煤矿的生意做起来,才是真正算得上富可敌国。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煤矿的发展,就是新能源的革命。
而能源的革命,是工业化的基础。
等煤矿行业兴盛成熟后,造高炉,大炼钢,走上工业化道路,打造蒸汽机械,开启盛唐世界巅峰,想想还真是有些小激动呢。
李治被太子所描绘的宏伟蓝图给震惊到了。
他在晋州的时候,也做过不少举措,改善百姓生活,关注百姓营生之事。
甚至是父皇都多次写信,夸赞他的举动,这也是他的骄傲。
然而在听完太子的讲述后,心中就有些惭愧了。
不是说看到了煤炭行业的利润,有多么赚钱,而是提供数万,乃至于数十万工作岗位的事情。
解决数万乃至于十数万百姓生计,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和功德。
比起太子的格局,李治自愧不如。
“稚奴差大兄远矣。”
这句话,李治说得很是真诚。
李承乾直接道:“行,那就这么定了,早些安排也能早些成事。”
“这两日我会派人前往晋州,准备开采石炭之事宜,届时你也安排人员跟随。”
“你在晋州也干了两年,对地方熟悉,写封信给马长史,让他帮着一起,把这事给落实下来。”
“正好趁着春耕农闲之前,把开矿的事情办妥了,等年后,你再跟我亲自过去一趟。”
李治有些惊讶,问道:“大兄的意思,是让稚奴也参与其中吗。”
李承乾道:“怎的,你还不愿意了?”
李治惊喜道:“当然愿意,多谢大兄看重,稚奴必定会对开采石炭之事,竭力以赴。”
李治看重的,不仅仅是功劳跟名声,还有造福百姓的功德。
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都有功德的说法,李治对其极为笃信。
毕竟当时还小的时候,长孙皇后病重,李世民修建了百余座佛寺道观,让僧人道士为其诵经祈福。
那些诵经祈福的场面,给当时还小的李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而此后长孙皇后去世,没了母亲的庇护,也得不到父亲疼爱的李治,精神空虚,只能以此寄托神佛,这才有了如今的早熟稳重。
虽然不是什么很虔诚的信徒,但经常诵读佛道典籍,确实是能让人性情平和。
也让李治跟没有其他皇子那样的恶习,温和有礼。
“行了,天色也不早了,你还要去青雀那边吧。”
“早些过去,莫耽误了。”
敲定了煤炭的事情后,李承乾跟李治又闲聊了几句,便就开口说道。
其实李承乾并没有李治想的,知道那么多的消息。
只要明白如今长安城的大势,知晓一些相关的消息,加上李承乾本来知晓历史轨迹,虽说他知晓的史书,传到后世已经不知道被修改了多少次。
但大致的方向还是差不多的,以此进行分析,就能晓得个八九不离十。
“是,大兄。”
李治起身,恭敬作揖行叉手礼。
如今太子在他心中的形象,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亲,点击进去,给个好评呗,分数越高更新越快,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net,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