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 穿越小说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35章:你二凤不敢做的事,我来做
最新网址:www.xbiqugu.net
    拜占庭的使团进了长安,就像是大海里入了一滴水。

    每日来来往往的使团太多,哪有人关注这些事。

    鸿胪寺不通禀,李承乾也没法知道。

    除了王玄策要去天竺这事,李承乾也不可能事事都清晰明了。

    要真全知全能,那就不是人了,是真正的圣人了。

    多数都是事到了面前,才想得起来。

    现在的重点,还是在兵权这块。

    枪杆子,才是最可靠的。

    不管是想干什么,手里没兵,什么也干不成。

    朝廷上去争权夺利,李承乾自认是玩不过那些老狐狸。

    别人干了一辈子这事,一辈子也是干这事,用自己的短处去跟他人长处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历朝历代哪个有名强势的皇帝,不是把兵权紧紧的攥在手里才能成事。

    教员都说得清楚,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

    晚间,东宫,灯火通明。

    李承乾正在编纂战术典籍文书。

    这是准备给讲武堂用的战术典籍,通体都是用简体字书写。

    主要是骑兵步兵弓兵的突击,围歼,游击,联防,合击,推进等战术的讲解。

    这些是真正的干货,跟目前的统帅所用兵法不同,是能用到基础军官身上的。

    三十六计这些,太过高端,对于普通军官来说,能够用到的机会不大。

    “殿下,魏征病了。”

    “听说病得不轻,躺在床上好几日都下不来。”

    “陛下已经派了太医去瞧了。”

    内侍文忠禀告着宫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也是李承乾主要的情报传递者。

    宫里头的风吹草动,宦官宫女们知晓得最快。

    涉及到有名的大臣身上,自然都会立即汇报上来。

    “魏征也是老了啊。”

    李承乾这才想起来,历史上魏征就是在今年年初因病去世了。

    看来如今也是这样。

    内侍文忠迟疑道:“宫外谣言,说魏征病重,是因为殿下的关系。”

    “去年那事,让魏征气到肺腑,落下了病根。”

    李承乾笑了:“魏王党这些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想尽一切办法,要来毁掉孤的名声。”

    都不用猜,感这么去进行谣传,除了他那位好弟弟,也就不会有别人。

    这是强行把魏征的事,安在他的头上。

    确实是挺让人恶心。

    魏征在朝堂的影响力很大,他的声望,可是骑在二凤的头上达成的。

    魏征丝毫不顾及圣人的颜面,经常直言进谏,只要二凤有不当之处,他都会当面指出。

    这么勇的行为,自然得到朝臣钦佩。

    不畏强权的劝谏,让他在朝廷内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也被文人和官僚士大夫阶层所推崇,成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臣子形象和代表。

    当然,本身魏征也是真有才学的,当初在尚书省担任侍中,认真履行职责,在处理政务方面表现出了卓越才能。

    还参与了《隋书》等史书的编修工作,并且所撰写的部分内容被时人称赞为“良史”。

    魏征的名声不仅在朝廷内部广泛传播,在民间也备受赞誉。

    他的直言敢谏和为百姓谋福祉的行为,得到了广大百姓的认可和尊敬。

    贞观之治毕竟是让大多数百姓吃上了一口饱饭,很多举措确实是魏征提出的建议。

    因为其节俭的风格,百姓们将他视为清官的代表,对他的事迹口口相传,使得他的名声更加深入人心。

    魏征以直言敢谏、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广泛认可而名声大噪,被誉为“千古良相”的代表。

    现在魏王党人,强行把魏征的死,归咎于去年太子的打击,自然会使得太子名声受到巨大影响。

    变成妥妥的大反派了。

    “殿下,此事可要禀告陛下,让左右金吾卫,把这流言压下去。”

    内侍文忠想了想,出了个馊主意。

    李承乾摆摆手:“要这么做的话,不是孤的事情,也成了孤的事情了。”

    这跟此地无银三百两有什么区别。

    文忠有些急:“总得要想点办法才好啊。”

    李承乾道:“这些暂且不同管,明日早朝后,孤亲自去一趟魏征府邸。”

    魏征是太子太师,也就是李承乾的老师。

    老师病重,弟子去看望,自然是在理的。

    ——

    次日早朝,群臣觐见。

    李承乾自然也是需要听政的。

    大唐十道三百六十州的情况,都是在早朝上进行一个大概的统计汇报。

    也是皇帝聆听天下状况的主要来源。

    年初朝廷的工作重点,主要就是在春耕上面。

    每年春耕,李世民也是要亲自参与春耕仪式,在籍田礼中,圣人亲自扶犁耕田,为天下百姓做出表率。

    还有对百姓提供种子和农具,兴修水利,保障收成。

    包括部分地区的减免赋税政策,官员亲自下乡督导,保护耕牛,奖励农耕模范等一系列要务。

    对于农业文明来说,农耕就是一等一的大事。

    三省六部都要提出策略,建议,举措,方针,一一上奏禀告。

    如果遇上灾年,圣人都要向天请罪。

    贞观二年的时候,长安城发生了干旱,长期干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虫害。

    蝗虫很快开始在各地制造麻烦。

    李世民走出大内,查看粮食的灾情。

    当他看到到处都是蝗虫时,他抓了几只虫子放在手心里说:“粮食是百姓的根本所在,你吃了粮食,百姓就会挨饿。”

    “百姓如果有什么罪过,应当是朕这个一国之君没有做好,应该由朕来承担,如果你能显灵的话,就吃朕的心吧,把粮食还给百姓。”

    说着,就要吞蝗虫,群臣劝谏,说万一吃了生病如何是好。

    李世民说:“朕愿意承担百姓的所有灾难,小小的疾病怕什么?”

    说完,没等群臣开口,他就吞下了蝗虫。

    从那以后蝗虫就不再出没了。

    文官宣扬,圣人得天垂怜,所以就收了蝗虫,这也成了李世民爱民如子的典范。

    然而,蝗虫就真的消失了吗。

    李承乾是知道内幕的,蝗虫是人为被‘消失’了。

    指鹿为马这样的事情都能发生,蝗虫被‘消失’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比如长安城出现了一名乞丐,只要把这名乞丐逐出长安,是不是就代表长安没有乞丐了。

    就算是后世网络发达,然而当上升到国家层面,想要把什么事情隐瞒下去,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更不用说是如今了。

    这里头,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因素。

    贞观二年的前一年,就是突爵人南下,李世民签订渭水之盟。

    这是世家对李世民的逼迫,因为他们跟关陇门阀的对决中输掉了。    也是给李世民这个新任皇帝的警告。

    这才有了圣人吃蝗虫的故事。

    历史上解决天灾,当到了是皇帝去承认自己过错的程度,以身赎罪之际,那便是皇权的丧失。

    这就是坐实了皇帝失德,才导致的天灾。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皇权向神权低头,给大臣百姓赔罪。

    而也是从这件事后,李世民就有了从谏如流的美名。

    从谏如流是美名吗。

    百姓大臣们觉得是,但皇帝可不觉得是。

    从谏如流,是圣人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是皇权向臣权低头。

    这就代表着,权力全部都下放给了臣子,什么政务都是按照臣子的最终意见去进行处理。

    要是圣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臣子们就会不断的劝谏,直到圣人的意见得到了臣子们的认可,满意,这才能通过。

    魏征带头,把李世民都喷成什么样了,李世民还要把魏征竖起,当成谏臣典范,这里头的政治纠缠,可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二凤真的脾气这么好吗。

    十六岁就能雁门救驾,多年东征西讨,南战北伐,打下大唐过半江山的人,会是个性格温和,没有脾气的圣人?

    李承乾依稀记得,贞观元年,渭水之盟那天。

    李世民入大明宫。

    历史上其实对李渊的功绩是忽视的,大唐能建国,李渊功劳居首。

    李世民征战四方,后勤这块,李渊从来没有拖过后腿。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李世民能一路顺风,建功立业,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李渊庙算能力之上的。

    论文治,李世民不如父亲李渊。

    当时李渊告诫道:“好勇斗狠,这是很容易的事情。”

    “学会受气,学会宽恕,学会容忍,这才是最难的事情。”

    这是告诉李世民,打江山跟治理江山不是一回事。

    妥协,才是政治的艺术。

    从此,李世民收敛了自身所有的骄傲,垂拱而治,从谏如流。

    朝廷上。

    大臣们对于春耕的举措,几乎什么都说了。

    而唯独,对于清查人口,丈量土地的话,是一字不提。

    是朝廷群臣都是蠢货吗。

    不,只是他们明白。

    隐匿人口,偷税漏税,是世家根本的财富跟利益所在。

    汉武帝为什么强,是因为他用酷吏疯狂的打击地方豪门兼并土地的行为。

    隋文帝为什么富,因为他敢清查隐匿人口,让世家门阀无法偷税漏税。

    隋文帝跟隋炀帝的财富,有大半都是靠收缴逃税来的。

    李承乾这时,抬头看了一眼二凤。

    李世民高高的坐在御座上,面色不喜不悲,静静的聆听着臣子们建议。

    他不想清查人口,丈量土地吗。

    不,他想,他比任何人都想。

    哪个皇帝不想把整个国家都掌控在自己手中。

    李承乾明白,二凤是觉得时机未到,现在还不是跟世家门阀翻脸的时候。

    在李世民看来,自己还年轻。

    毕竟才四十五岁,父亲李渊都活了六十九呢。

    再等个五年,十年,那个时候,才更加稳妥,也能让大唐减少动荡。

    可惜的是,意外比计划来得更突然,在历史上,便是今年出了太子谋反案。

    太子谋反这等事情,深深的打击了李世民。

    最爱的长子要杀自己,为了保全长子的性命,只能收回魏王的不之官,就放封地,立晋王为太子。

    这些都不是李世民想要的结果,可是已经没有了办法。

    长期的心情压抑,郁闷,抑郁,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两年后,又收到了李承乾去世的消息,这再一次打击了李世民。

    而后不久,李世民就迎来了半身瘫痪。

    幼子李治,又要从头开始培养。

    李世民完全失去了对世家动手的能力。

    扮猪吃虎,时间长了,真就成了猪。

    唯一落下的,就是文官对李世民的好名声,得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的谥号,简称文皇帝。

    此时,御座上的李世民,感受到了太子的目光。

    对视之下,李世民似乎感受到了太子的想法。

    微微摇头。

    似是在告诫太子,现在还没到时候。

    这一点李承乾也是知道的。

    他也在等。

    等征讨高丽归来,携大胜之威,一路清扫。

    军队所到之处,清查人口,丈量土地。

    李承乾已经想好了,从高丽回来,不再直行山西,而是至河北后,绕道山东,河南,再回长安。

    河北,山东,河南,便是世家门阀根基之地,亦是五姓七望所在之地。

    把这三个地方的世家搞定了,这最大的拦路虎,自然也就解决了。

    你二凤不敢做的事,我来做。

    你二凤不敢杀的人,我来杀。

    到了那一天,自然会天下震惊,太子风评被害,读书人群起而攻。

    百官弹劾,群臣激愤,上书废太子。

    也是到了那一天,李承乾已经是做好了发动玄武门之变,遵循祖制上位的准备。

    此时,听政的环节也结束了。

    鸿胪寺卿韦挺上奏。

    “禀陛下,今有西方两万余里之遥,罗马之国使团,跋山涉水而来。”

    “彼使团携异域之奇珍,怀尊崇之心意,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方抵我大唐之境。”

    “其行也,穿荒漠、越峻岭、渡重洋,一路风尘仆仆,却矢志不渝。”

    “此乃陛下圣德远播,威加四海之明证。”

    “臣以为,当以我大唐之礼仪,盛情款待此远方来客,彰我大国风范,显陛下仁德之胸怀,亦可为我朝与罗马国结友好之谊,互通有无,共促天下之繁荣昌盛。”

    李世民笑着点点头:“宣。”

    张阿难朗声道:“陛下诏,宣罗马使团上殿觐见。”

    (本章完)



亲,点击进去,给个好评呗,分数越高更新越快,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net,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