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 穿越小说 > 烽烟乱世 > 第五十五章 刺史密信
最新网址:www.xbiqugu.net
    天气越来越冷,临沅城外的官道上少有行人。

    恢复之后的姜歌与姜守军带着亲卫四处巡查,流民的安置基本妥当,分发了房舍和田地,一应过冬物资也都挨家挨户送到。

    姜歌站在城墙上俯瞰着整座临沅城,当初成群结队的流民在父亲的治理下基本上已经得到解决,武陵地广人稀却多山,按照姜守军的说法,这一年里整个武陵郡接纳了流民二十余万人,分别安置在了各郡县山区与平原的交界地带。新盖房舍,基本的农田分发,加上靠山而居,日子基本上可以安稳度过。

    只不过年轻力壮的流民除了少部分留在武陵,一部分扩充了军备,一部分充当工匠,剩余的基本上都是老弱妇女,留下来的男丁也多有残疾。这个冬天至关重要,能安然度过,开春之后就会好很多。

    能够这么快解决如此庞大的流民安居,多亏了举族迁来的洪家、卓家、林家。洪家和林家世代传承的工造之术在这场流民安置时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赶在寒冬来临之前让所有人都住进遮风挡雨的房舍,当真是日夜不停的忙碌了大半年时间。

    而卓家世代采药行医也极好的控制住了流民聚集产生的病疫,三个家族接近三万人每日都在为流民东奔西走,姜守军主持的治安又非常稳定。在这乱世,武陵这片土地,多了喜气洋洋,少了许多悲痛和惨剧。

    反过来和那些丢下妻儿寡母参加流民军的青壮相比,武陵郡这边仿若世外桃源一般。虽然紧靠武陵的衡阳召陵都被流民军占领,也少有窥探武陵的事情发生,不知道多少流民军的家人在武陵安稳下来,稍有良知的人都是感激整个武陵的包容和尽心尽力。

    姜家不留余力的帮助流民在荆州也颇得民心,无论是武陵本地的局面,还是在流民军控制范围内的大多数人,打心里都是敬佩武陵姜家的所作所为。

    反倒是当初流民帅王三和其子王迁的做法让人嗤之以鼻,也因为有这对摸不清头脑的二货父子做了出头羊,杜弢才明白武陵郡的实力和底蕴非同一般。想要吞掉武陵这块肥肉,自己手下的这些衣不遮体的散兵游勇,哪怕去个十万也照样会被杀的丢盔弃甲,完全会是单方面的屠杀。

    好在武陵姜家顾全大局,没有杀了王迁泄愤,收了王三的赎金就放了回去。因此王三在流民军里也抬不起头,被杜弢狠狠的骂了一番,并且将其收归长沙,衡阳郡由施培应总领一应事务。武陵曾经赠送过不少物资,早已摆明了态度,又有施培应剧中作为缓冲。因此武陵紧靠的衡阳边界如今也是平静安稳。

    后来流民军攻占的召陵郡也由杜弢族弟杜瑞掌控,因此武陵和流民军现在十分微妙,互不侵犯,但也彼此防守,各个路口关卡都严密设防,通行不易。

    姜歌拢拢袖口问道:“既然如今和流民军相持不下互不干扰,咱们做好防范措施即可,至于武陵之外我们也没那个实力和精力去管。但是官军那边为什么就如此放任自流,让其坐大。如今荆州流民军已然成势,大半的底盘都占了去,听说广州更是百越横行,比荆州还要乱。上面的人难道就不怕手里握着的两淮也被逐渐侵蚀?”

    姜守军学着姜歌笼着袖口看着城内安定繁华的街景道:“其实不管流民军还是广州百越在我们武陵看来都只是虾兵蟹将,在两淮那些士族看来更是泥腿子抱团,新朝那边更是不在乎,因为匪患可以有效的蚕食两淮士族的力量,让其疲于应对,从而减轻朝政中的压力。”

    姜歌有些愤恨的道:“整个国家都已经这样了,江北辽阔的土地都被分割开来,汉人十不存一,江南这边还不精励图治,早日恢复民生和国力,如现在这般偏居一隅还想着贪图享乐,继续下去怕是要.......重蹈覆辙。”

    姜守军做了个禁声的动作道:“少主明白就好,不可对外宣扬,此乃大势所趋,咱们只能尽力而为,让颠沛流离的流民不至于饿死荒野。咱们就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列祖列宗传承下来的教化,行善积德量力而行即可。天下大势如何,咱们也操不了那份心思。”

    城头上聊了许久的两人感觉到寒风渐盛正准备下城区回府,突然一阵马蹄声远远的从官道上传来,姜歌定眼望去,只见三骑飞奔而来,为首的身披黑色裘皮,身后两人身穿皮甲披着厚绒斗篷,瞧上去是哪家的公子带着家将回城。城中大小世家不少,姜歌基本上都不认识,自然也不感兴趣知道是谁。与姜守军一道先后下了城墙坐上马车打道回府。

    只是马车没走两步姜歌就听见城门口有熟悉的声音在喊着自己的名字,只是一时还想不起是谁,姜歌结交的子弟不多,心中也是纳闷儿,于是叫停了车夫走下马车,看着瑟瑟发抖牵着马屁跑向自己的年轻公子,姜歌不由的心中一暖,哈哈大笑的走上去取下身上的貂皮披风给裹了上去,拉着来人冰冷的手迅速上了的马车,吩咐车夫快点回府。

    姜府后宅,姜歌的厢房里,两大盆通红的炭火摆在房间

    中间,左右两边各自摆放了两张垫着熊皮的太师椅。主位是姜歌自己动手特制的躺椅,两张巨大的灰色熊皮固定在椅子上看上去就极为柔软暖和。

    此时的陶范吸溜这鼻涕躺在躺椅上盖着缝制成双面的皮草被,身上还在不停的打着摆子,不过喝过姜茶之后舒服了很多。陶范的两名家将也被姜守军带去客房好生款待。

    姜歌坐在一旁看着慢悠悠摇晃着躺椅的陶范微笑道:“九公子这雅兴,为兄着实佩服,千里迢迢骑着快马赶过来,别不是闯了什么祸跑来避难的吧,哈哈哈。”

    陶范感觉身体舒适了很多,四肢也不再僵硬,只是胯下灼烧之感在暖和之后更加明显,好在姜歌这躺椅制作的巧妙,躺在里面舒服又暖和。

    陶范打了个喷嚏用刚才洗过脸的丝巾擦了擦鼻子,声音嗡嗡道:“出武昌城的时候到不觉得寒冷,意气风发好不快活,到了沙阳之后想着换乘马车一边观景一边赶路,只是偶然在酒楼里听见了几个人的谈话,涉及到你们姜家和武陵,心中一盘算觉得事关重大就马不停蹄的赶来给你报信。姜兄,哥们儿我义气不义气,可比那八百里加急还加急,你得好好犒劳我,这躺椅就很不错,舒服,享受,啊~”

    姜歌听着陶范一顿胡扯笑道:“行行行,回的时候给你送个一模一样的。武陵上好的木材和皮草那是真不缺,待会儿我就吩咐匠人照着样子赶制出来。保管比这把还要舒服大气。”

    陶范嗯了一声语气收敛道:“哥们儿不是跟你开玩笑,在沙阳城的酒楼里真碰上了三个人,我只是见着一个身穿金袍的公子哥儿,还听见一个被金袍公子称呼为宇文大哥的中年人,还有一个姓杨,善用枪,好像是军营里待过。”

    姜歌一听心中一紧,这不就是困龙村的幕后人物吗,金袍公子和持枪男子逃走了,那个神秘老大在城外阻挡了魁隗石三人的驰援,害得自己差点着了灰袍道士的道。

    姜歌心想这能让陶范遇见,也真是有缘,还听到了两人的姓氏,陶范因此快马加鞭的赶来报信,其人足以交心,虽然看上去有些不着边的憨傻幼稚,却是心地善良。

    姜歌便将之前几日的遭遇都详细说了一遍,本窝在躺椅里的陶范听的入神,裹着皮草坐了起来,听见高潮处击掌叫好,听到危险时握紧皮草心神紧绷,在姜歌讲完结局没有大碍之后方才深深呼了一口气,眼睛冒着金光的看着姜歌不停的吹捧武艺高超,绝世无双,艺高人胆大,少年豪侠等等。

    一番彼此吹嘘之后,姜歌问道:“你没事儿跑临沅来干嘛,年关将至,不好端端的待在武昌当你的纨绔九公子,怎么就想着来找我了?”

    陶范哀怨道:“还不是天天被父亲关在军营里,整天吃着大锅饭,嘴里都淡出个鸟来,不出去撒撒野,浑身不舒坦。正好朝里来了天使,说刺史周顗天天喝大酒不管事,给叫回了金陵。因为父亲剿匪有功治下严苛,升任刺史统领荆州一应事宜。小弟趁着父亲招待天使的空就带着家将跑来了,在你这里快活几日再说。”

    听陶范一说,姜歌心中开始迅速的盘算着这个消息的利害关系。可以说荆州流民的崛起是主官刺史周顗一手造成的。一州民生都在刺史的掌控之中,而这位老夫子却沉迷黄汤之中,每日醉生梦死不理政事,当初杜弢率军兵临城下了这位刺史大人还浑浑噩噩的喝着酒。要不是太守陶侃大人领兵击退了杜弢,这荆州怕是尽数被流民军占领了。如若这位刺史大人当初勤勉一些,协同守军和各方势力安顿好突如其来的流民,做好赈济和安顿工作,维护好治安,积极捉拿趁乱起义的流民军,整个荆州也不至于乱成如今这般模样。

    如今调走周顗,升任陶侃为刺史,统领一州事宜,这是天大的好事。虽然只是和陶将军有个数面之缘,但是看其往日战绩,和管辖下的区域民生,治下的军营,无论军备还是民生都堪称大才。看陶侃的抱怨就知道其父不仅治军严明,治家也是严苛。况且姜善一评价陶侃,布衣出生,一路披荆斩棘屡拜贼寇,凭的是自身优秀的治军才能和对大势的判断。没有官宦氏族那种高人一等视黎民为奴隶的权贵心态,反而体恤民情,关心民生。所缴获的战利品从不私吞,都是用在了军民建设上。可谓百姓的父母官,朝廷的国之栋梁。

    姜歌打心里觉得开心,抱拳恭贺道:“这可是大喜事,于陶兄家世更上一层楼,未来可期。于荆州百姓更是如旱田遇甘露。希望令尊大人早日剿灭流匪还荆州国泰民安。”

    陶侃嘻嘻哈哈的抱着拳道:“多谢姜兄,父亲之事小弟无权干预,但姜兄吉言小弟也是很受用啊,哈哈哈,有父亲和诸位兄长在,荆州迟早会过上太平日子。”

    就在姜歌和陶范互相吹捧闲聊时,临沅城东门外的官道上响起了一阵阵轰隆的铁蹄声,似有大队战骑奔驰而来,搞不清楚状况的城门守军急速关闭城门,弓手备箭警惕的看向飞奔而来的百骑。

    见着城门紧闭,陶夏示意马队减缓速度,只身前往城门口亮

    出了武昌行营的都尉令牌朗声道:“武昌水军大营都尉陶夏奉命前来与姜家主有要事转告,烦请通报。”

    城墙上守军校尉迅速派人去了姜府禀告,却依旧没有打开城门的迹象,反而吩咐身边守军严阵以待。

    陶夏倒是没有什么不满,只是这风吹的着实有些阴冷,身上披着铁甲更是觉着四肢僵硬,此时要是有口烈酒就好了。陶夏身后的百骑安静的列阵等待,没有人交头接耳,除了胯下马匹喘着粗气之外没有多余的动作和声音。由此便可直观看出陶侃治军严苛并非吹捧夸大其词。

    姜善一收到消息得知是陶侃三公子亲自过来便知道事关重大,草草披上裘皮骑上马朝着城门奔去。

    陶夏骑在马上正无聊数着有多少弓箭手对准自己的时候城门迅速打开,一位身披灰色裘皮骑着马的富家翁朝着陶夏奔来,刚出城门就非常客气的哈哈道:“贤侄到访怎不提前派人通知啊,这么冷的天,在这里等了很久吧,门卫守军也是职责所在,贤侄勿怪,稍后老夫自罚三杯,快快快,随老夫回府,瞧把孩子给冻的。你的护卫就别担心了,已经安排人好生招待。走走走,府里暖和。”

    姜善一温和的脸,丝毫没有做作,让陶夏一阵不自在。从未感受过长辈如此贴心的嘘寒问暖,自己的父亲从他们兄弟小时候就一直板着脸,整日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就怕犯错被罚。哪像眼前的这位,慈眉善目又如此贴心,言语透着温暖,牵着自己的厚实手掌更是温暖无比。

    陶夏都被感动的有些想哭,都不知道怎么进的姜家府邸,只是在姜善一和家仆的殷勤招待下,又是褪了甲,换了温暖舒适的裘皮,还不知不觉的喝了有些辛辣又回甘的姜汤。

    “三哥,你怎么来了?”

    被陶范一句话惊喜过来的陶夏甩了甩脑袋,扭过头一看是自己的九弟,身边是几个月前较量过身手的姜歌,再看看主位上坐着的一脸慈祥的姜家家主。揉了揉眼睛,确定刚刚可能是又饿又冷产生了幻觉,有些犯迷糊。这下到了屋子里,喝了姜汤身上暖和多了,精神也清晰了不少。

    陶夏有些尴尬的道:“父亲知道你只带了两个家将就跑了,拍着桌子让我把你逮回去。我就带着人追你来了,哪知道你小子跑的这么快,硬是追不上。”

    陶范一听心里着急道:“三哥别啊,好不容易跑出来,这么冷的天,还要起那么早操练,跟着吃大锅饭。我才这么大,三哥你忍心吗?就让我在这里多呆几天,到时候我再回去过年。父亲也就不好责怪我了不是。”

    有些木讷的陶夏性子比较直,也是拿这个九弟没有办法,只是叮嘱道:“就在临沅休息几日,在大雪封山之前你得随我一道回去。”

    陶范心中一喜道:“得了,多谢三哥。你和伯父先忙,我和姜歌在哎后宅厢房,忙完了记得来找我啊。”

    姜歌朝着陶夏抱拳打了招呼之后就被陶范给拉回了后宅,陶范小声嘟哝道:“姜兄啊,看来我的计划泡汤了,三哥一来最多三日我就得跟着他回去。三个人好却又耿直,不,是特别耿直,说三天,多一秒都不行。哎~”

    姜歌有些羡慕的说:“你们家兄弟这么多,我就挺羡慕的,从小就我一个人,哪有你们这么有趣,你最舒服,上面八个哥哥姐姐,这辈子只用躺着就能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

    会客厢房里,已经缓过来的陶夏取出密封的竹管递给了姜善一,说道:“刺史周顗回朝,家父升任刺史,伯父与家父交好,又主政武陵,家父一是担心九弟肆意妄为遇险,二是写了书信让小侄送来。其他的家父也没有交代,只说伯父看完信之后将回信交由小侄带回即可。”

    姜善一心中明了,拆开封口取出书信仔细默读,信中陶侃说了三件事:“其一,升任刺史后,开春时必定会收到剿匪的命令。其二,当今圣上对武陵模棱两可的态度极为恼火,王家对武陵也是虎视眈眈,其他各势力也都瞧着眼热,朝廷的主要矛盾得以分化一部分到武陵的身上。其三,金陵白家也被多方窥伺,陶侃询问是否与姜家有关。”

    最后陶侃言辞恳切的说道:“身为一地主官,侃非常感谢姜家和武陵对流民的安置,也非常理解姜家目前的自保选择,但是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武陵此时也该有所表示,起码在大义上没人能挑出毛病来。再者接下来的剿匪任务也需要武陵的策应,做做样子也好。”

    看完书信后姜善一当着陶侃将信笺丢进火盆烧成灰烬。轻轻皱眉道:“贤侄这几日就在临沅好生休息,令尊所说之事兹事体大,容我与族中商议一番,之后也会写好密信交由贤侄带回。你们都是年轻人,犬子和九公子投缘,你们多多接触,家仆会带你过去。就把姜府当自己家不要拘谨。”

    家仆带着陶夏去了后宅,姜善一吩咐通知另外三家家主议事,前弓着身子,伸出手放在炭火的上空,看着已经化为灰烬的书信,姜善一陷入的沉思。



亲,点击进去,给个好评呗,分数越高更新越快,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net,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